![](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微观三农
9月19日 · 中国农村杂志社官方帐号
点击微观三农关注我们
农业部9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张红宇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许正斌副巡视员,就《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作了解读。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覆盖的领域及主要任务
从田间到餐桌,农业生产性服务涵盖全过程,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产业概念。文件梳理了约7个方面的相关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市场信息问题;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生产资料的供给问题。
其一,发挥多元化服务组织的作用。
其二,满足普通农户的需要,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市场信息有了,生产资料怎么满足?包括良种、化肥、农药的提供,过去是讲单一的化肥农药,现在叫测土配方,这些生产资料的供给、种苗、种畜怎么样满足普通农户的需要,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大的问题。
其三,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包括产后、深耕深松、测土配方,不能再像过去一味地增加投入,只追求产量。要追求品质,绿色发展,生产技术要聚焦绿色发展。
其四,环境保护、废弃物的处理。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怎么样有效地处理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其五,现代农业机械化、装备化,设施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问题,是普通农户和广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现在从农业机械发展的角度来看,怎么样从粮棉油大宗农产品向经济作物延伸,从大片作物向特色作物延伸,包括丘陵地区、山区,包括南方水网地区小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农机作业,农机维修服务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六,农产品初加工问题。比如说简单的玉米、小麦收了以后,把它做成面粉,把稻谷做成大米,这些初加工环节,特别是储藏环节、运输环节,包括冷链设施的运用,实践中都提出了很多要求。
最后,搭建相关平台,帮助农民营销。让农民生产的东西能够货畅其流,怎样把东西卖出去,怎么样卖出好价钱,需要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帮助解决。
未来谁将占据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导地位
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总体上看大约有四大类:
第一类,家庭农场87.7万家。
第二类,农民合作社现在有193万家,既有生产型合作社,也有服务型合作社。
第三类,产业化经营组织41.7万家,其中龙头企业13万家。
第四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家。这四大类主体在实践中,一方面自己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为他人提供相关的服务。
这四大主体在现代农业中是有定位的,比如家庭农场产权关系清楚、边界清晰、交易成本很低,最适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措施
国家发改委配合农业部,在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做了以下工作,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政策层面加强扶持和引导。明确提出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其中还提出来要支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包括龙头企业来提供公共服务。围绕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要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能力。
二是在资金层面,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委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了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建设,主要是支持各地乡镇,包括区域性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国所有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机构的全覆盖。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建设了一大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并且积极开展了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行动。同时,支持地方建设了一批果菜产地的预冷设施,改善农产品储存条件,减少产后的损失。
积极支持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过去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污、秸秆等等,都是无害化处理,不让它产生污染,但实际上这一块是非常好的资源。积极地推进资源化利用,支持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病死畜禽、残膜、粪污,包括农民三生物的综合利用。从全社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现在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投资,应该已占整个全社会农业投资比重30%左右,应该说这已经仅次于种植业50%左右的占比。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农村投资的热点,这也是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引导,充分挖掘投资潜力的一个行业。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解决现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问题。一是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土地经营权流转还是发展有序的,到去年年底,中国2.3亿承包农户已经流转了4.79亿亩承包地的经营权,占整个二轮承包面积的35.1%;有接近7千万的农户把他的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来。这种转移土地经营权的结果就形成了规模经营的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土地的零碎化,包括解决兼业农民和老龄化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机械化大发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不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比如刚才讲到的农业生产托管,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不流转土地,通过服务的规模化,也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